硕士新生奖学金取消了,这笔钱该花在哪儿 世界最资讯
- 来源:今日科学
- 时间:2023-06-27 16:17:10
不久前,沈阳理工大学对外宣布,该校将从2024年招生周期开始取消硕士研究生新生(学业)奖学金,此举引起多方关注。实际上,近两年来已有西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作出类似决定。
对此,一些媒体将其归因为财力因素,即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高校无法为研究生新生提供学业奖学金。这或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并不能涵盖背后更为本质的动因。笔者认为高校此举至少存在以下两方面考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研究生学位本身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笔者所在团队的研究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研究生通过接受教育为自身带来的终身收入的提升比例在持续攀升,这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报考研究生。这就导致通过研究生新生学业奖学金吸引更有竞争力考生的效果不断下降。如果大学遇到预算缩减,取消这部分资金便顺理成章。
其次,近几年关于研究生奖学金的多项研究发现,奖学金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研究生的学习与学术促进作用有限。如果大学经过追踪,发现硕士研究生新生学业奖学金获得者在学习与研究中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就意味着大学需要对此进行改革——大学完全可以将这部分经费用以奖励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涌现出的拔尖创新人才。
鉴于此,大学应加强研究生奖学金资助效果的跟踪研究。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评价更加多元。比如,研究生需要将更多时间放在自主研究上,而不能单纯学习已有知识。再比如,研究生要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因此,需要基于研究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设立奖学金,并且根据对资助效果的跟踪研究,不断完善奖学金的设置、遴选、宣传与管理。
首先,不能仅设置研究生的学业奖学金,而是要更多元化设置。比如,需要加强对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引导与支持,设立专门的学术研究奖学金,或者为那些去基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美国斯坦福大学前校长约翰·汉尼斯在其著作《要领》中提及,他在任校长期间专门募捐了一笔款项,为到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研究生提供资助,让这些有社会责任感的毕业生能获得更多来自学校的支持。
目前,我国面临严重的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普遍较大的背景下,很多地方的医疗系统、教育系统想招高校毕业生而不得。笔者曾在某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县级教育系统进行调研,发现他们已经多年未招到研究生毕业生了。可见,尽管研究生毕业生规模不断增长,但是祖国广大地区还是急缺研究生。
鉴于此,我国高校应加大引导并鼓励研究生毕业生去东部的小城市和县城,以及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就业。在这方面,设置相应的奖学金可能是一个办法。此外,不能仅在毕业环节设置就业奖学金,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设立就业导向的社会贡献奖。
其次,对于奖学金的资助效果应进行持续跟踪。比如,对于学术研究奖学金,需要了解申请获奖者、申请却未获奖者以及未申请者这三个群体在后续学术研究中的异同,这有助于改进评选学术奖学金的指标与方案。
再比如,针对那些具有就业导向的社会贡献奖获得者,跟踪其研究生毕业后去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比例,并和未获得者进行比较,从而找到更精准促进研究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的影响因素,调整奖学金的相关设置。
最后,要对奖学金获得者及其成果进行广泛宣传。比如,对学术研究奖学金获得者的学术成果进行宣讲,设立平台让他们进行学术讲座。这既能鼓励奖学金获得者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也能引导、激励更多研究生投入学术研究。
再比如,将学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作的调研报告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对接、发布人才需求信息等,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做的调研取得切实效果,会更加激励他们去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
总之,近期有多所高校宣布暂停硕士研究生新生学业奖学金的设置,背后的原因可能较为复杂,不宜仅从财力不足方面进行解读。笔者建议,高校根据现实情况,以及研究生培养目标多元、更加重视学术研究等特点,设置更多类型奖学金,并对奖学金的实际效果进行跟踪分析,以提高奖学金的助人效果,让研究生教育更好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